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植物誌(一)》

《植物誌(一)》

1989年從紐約回來我提倡一種叫做「非直接攝影」。1994年「暗房終結者」寫的是Photoshop與影像創作,是臺灣第一本Photoshop 1.0的書。那時候就預示暗房會消失,我同事蔣載榮老師很不同意,因為他是講暗房分階曝光的老師,不過他現在也在辦公室Print照片,他不相信柯達會倒,結果柯達一下就被踢出標普500。臺灣早期翻譯Straight photography都翻成「純粹攝影」,我覺得翻得還不錯。我翻譯成「直接攝影」是要相對於在紐約學的Alternative method of photography 那是另類攝影,我稱為非直接攝影。Straight photography講的是一種傳統攝影的純粹精神,就像布列松所講的用標準鏡頭、用底片、而且在暗房洗相甚至不可以裁切,所以他用Straight photography是一種很純粹的精神。但我在紐約學的除了這個以外,任何技巧都可以當成是攝影的另一種攝影,所以回來以後去學校教書一直推廣攝影要走一種另類的趣味,在「暗房終結者」那本書裡面以《植物誌一》系列作品呈現。


 

攝影分成直接攝影與非直接攝影兩種。直接攝影就是將底片上的影像直接洗成照片,而不加以改變。除此之外其他各種攝影方式都是非直接攝影。例如:蒙太奇、中途曝光、影印拼貼等。章光和的作品不是純粹文件式客觀紀錄外在世界,也不是企圖掌握事物在空間移動的瞬間變化的直接攝影。對章光和而言,在整個攝影完成的過程中,還有著太多的潛能可以發展成驚人的藝術形式。


 

攝影的繪畫性,攝影剛問世時被認為是理性客觀的,是大自然的神筆,因此一直到現在攝影的見證性與報導性還是為人著迷。但是如此卻忽略了攝影天馬行空充滿幻想的另一面。圖像主義(Pictorialism)是攝影問世之後,企圖進入繪畫藝術領域的一種創作方式。他們利用各種暗房的技巧做出類似印象派繪畫的質感,使得攝影充滿繪畫性,而不僅止於報導真實。後來圖像主義為純粹攝影(直接攝影)所瓦解而消失。但是如果我們檢視一下新的科技時代所帶給我們視覺,就會發現新世代的視覺是天馬行空的,電腦影像處理已經瓦解了攝影的見證性與報導性。攝影其實已經是又回到圖像主義的精神,攝影的戲劇性與繪畫性終將愈演愈烈,而虛擬幻想的虛擬影像(virtual reality)是最後的收場。



章光和攝影作品的中心觀念是,「攝影是什麼,而不是攝影拍什麼」。後現代藝術創作裡,攝影藝術最能反射自己產生「自覺」,檢討媒體自身。這一系列作品企圖檢討攝影傳統的本質,     傳統的暗房代表的意義是攝影最神祕,最尊嚴的部份。一切影像最終都是要從暗房裡產生出來,沒有暗房,攝影拍攝的底片無法沖洗,影像就無法產生。而攝影日益普及,攝影顯得太方便、太容易、太普遍了,以至於大家都可以拍照,很難談得上攝影有什麼藝術可言。因此有很多攝影者在暗房中應用中途曝光、實物投影、蒙太奇影像集錦、局部燒黑與遮擋等暗房特殊技巧,來提昇攝影的藝術地位,增加攝影的困難度,以建立攝影的藝術價值,這些使得傳統暗房地位在無形中提高。新的電腦技術登場之後,攝影不再需要底片,而且那些暗房中的特殊技巧可以由其他又方便、又快速、又乾淨、又經濟的技術所取代。暗房的神祕角色終於被電腦影像處理技術所終結。



《植物誌一》系列如前面所敘述,是以一種另類攝影創作方式提醒人們影像不在眼見為憑。攝影的純粹性也不一定是永恆真理。在電腦科技時代與時俱進的同時,影像創作可以很多元。《植物誌一》系列將植物一比一實物掃描,經過影像處理產生一種現代感、設計感、另類空間感。完成新世紀新視覺的企圖。

 



參考資料/章光合-創作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