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大阪商船株式會社時期1937-1945

大阪商船株式會社台北出張所設計圖 (來源:《台灣建築會誌》第十輯第四號(1938.9),無頁碼。國立臺灣圖書館藏)
大阪商船株式會社台北出張所設計圖 (來源:《台灣建築會誌》第十輯第四號(1938.9),無頁碼。國立臺灣圖書館藏)
「大阪商船株式會社臺北支店」建築設計

「大阪商船株式會社臺北支店」建於1937年,是日本著名建築師渡邊節(1884-1967)目前所知在臺唯一作品。臺北支店為一鋼筋混凝土造三層樓建築,建築整體呈L型,立面為現代主義簡潔風格,在屋頂轉角處則建有一東方傳統式樣攢尖頂的塔樓。渡邊節建築師的創作融合東西風格,並反映出1930年代日本殖民的「興亞式」建築風格,呼應日本彼時「復興亞洲」的政策。

1936年,臺北支店建築起造時,正值日本即將進入戰爭時期的全面物資管制,使本建築成為臺灣在日本時代最後一批鋼筋混凝土構造建築,不僅極為稀少,也見證了日本在臺發展「西洋式樣建築」(註1)這樣一個時代的沒落,深具代表性。臺北支店與臺北郵便局、鐵道部、鐵道飯店和臺北驛等,在當時雅致的北三線上(註2)(今忠孝西路),形塑出臺北城的重要的城市意象。

註1:所謂「西洋歷史式樣」是一個籠統的集合名詞,具體是指以西洋建築史分期中曾出現之樣式為藍本,做為表現的復古建築。1910年代起,許多在日本當地學習西方建築技術的新銳建築師來到台灣一展長才,將各種不同建築風格融合在所設計的建築當中,將西方建築大量引入臺灣。當時在臺所興建的各類公共建築,多以各種西洋歷史式樣來表現,造就不少連日本本土建築也比不上之佳作。

註2:三線路係指日本時代初期於臺北興建的4條市區主幹道路。其分為東南西北四段,沿路設置行人步道,步道和安全島上種植樹木,因景觀秀麗而使臺北有「東方的小巴黎」之稱。三線路除了是原臺北城區域的邊界之外,也構成今日臺北市區道路系統的最初骨幹。

日本時期北三線道路(來源:共同印刷株式會社印刷三線道路。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藏)
日本時期北三線道路(來源:共同印刷株式會社印刷三線道路。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藏)
大阪商船株式會社台灣航線
大阪商船株式會社台灣航線 (來源:彩色台灣地圖 島上日本人的生活,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開放博物館。典藏者:Lafayette College Libraries。拉法葉學院數位資料使用指南。http://digital.lafayette.educollectionseastasialewis-postcardslw0263
「大阪商船株式會社」與臺灣

大阪商船株式會社成立於1884年,是日本知名的大型商船公司(「株式會社」即為「股份有限公司」)。1895 年甲午戰爭後,臺灣被清廷割讓予日本,大阪商船是最早進入臺灣地區進行航線開展準備的航運商,1896年更受日本政府之命開闢了臺日航線,對於臺灣近代海運影響極大。

大阪商船當年在世界各地設有分公司或辦事處,單是臺灣便有19處分支機構。最初在基隆、淡水設有支店,後於臺北車站前北門町7番地建造了兩層樓磚造店舍,做為出張所(辦事處)之用。1936年時,臺北出張所升格為支店,遷址表町二丁目16 番地,並新建了第二代臺北支店,即為本建築。由於基隆支店已於太平洋戰爭後期空襲中炸毀,目前全臺僅存的分支機構建築中,唯有臺北支店獲指定為古蹟,而後成為現今「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基址。

大阪商船臺北支店新社屋落成報導 (來源:1937.11.1《臺灣日日新報》,13510 號,第2 版。漢珍知識網。)
大阪商船臺北支店新社屋落成報導 (來源:1937.11.1《臺灣日日新報》,13510 號,第2 版。漢珍知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