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紀

12月30日
「原大阪商船株式會社臺北支店」經臺北市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第54次會議,決議具有古蹟文化資產價值,後續依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等規定,召開古蹟公聽會。
4月7日
臺北市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第56次會議,指定「原大阪商船株式會社臺北支店」為古蹟。
5月26日
北市文化文資字第10330395500號公告指定「原大阪商船株式會社臺北支店」為古蹟,保留1至3層樓及地下建築。
7月10日
文化部時任部長龍應台,偕同專家學者前往「原大阪商船株式會社臺北支店」會勘,討論攝影文化中心預定地事宜。
7月16日
交通部公路總局同意撥用「原大阪商船株式會社臺北支店」市定古蹟予文化部。
10月23日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委託徐裕健建築師事務所辦理「直轄市定古蹟原大阪商船株式會社臺北支店修復再利用計畫暨攝影文化中心規劃設計案」。
1月26日
國家發展委員會第11次委員會議,通過文化部提報之「國家攝影資產搶救及建置攝影文化中心計畫」。此公共建設計畫主要辦理項目含括:攝影資產搶救修復與保存、建置攝影資產資料庫、攝影資產授權及數位加值、建置攝影文化中心、攝影修復及研究人才培育、攝影藝術之研究及推廣計畫等。
本計畫軟體建置前期由國立臺灣博物館為主要籌設執行單位,並由具藝術專業之國立臺灣美術館協助執行,古蹟硬體修復工程則由具古蹟修復專業之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負責。
8月12日至13日
「彩色攝影影像保存研習營」於國立臺灣美術館舉辦,研習營以臺灣常見的彩色傳統照片為研習主題,討論影像複合材質藝術之認識及典藏管理。
8月31日
文化部與公路總局完成「原大阪商船株式會社臺北支店」建築物點交。
10月15日
「原大阪商船株式會社臺北支店」修復及再利用方針,依據臺北市政府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第 73 次會議討論決議,修復原則為「恢復1937年樣貌,並規劃方案依古蹟保存範圍(三層樓)辦理」。
5月4日至9月8日
「影耀寶島.攝影家眼裡的臺灣大地 (II) 」展於國立臺灣博物館展出,本展由國立臺灣博物館與台灣攝影博物館文化學會共同策劃。
5月27日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攝影類修復人才培育座談會」於國立臺灣博物館舉辦,座談會邀集攝影影像相關科系畢業學生,以瞭解人才養成及培訓需求。
7月2日至11月13日
「銀鹽世代-尋找歲月靈光臺灣攝影家原作展 1890s~2015」於國立臺灣美術館展出,由策展人簡永彬策劃。
7月18日
文化部召開「105 年度第 1 次搶救攝影資產諮詢會議」。
9月5日
「國內數位影像保存交流座談會」於國立臺灣美術館舉行。第一場座談題目:數位影像作品的類型與發展。
10月6日至8日
「數位攝影影像保存研習營」於國立臺灣美術館舉辦,研習營由Ryan Boatright 、高橋則英等講師講授。
10月17日
「國內數位影像保存交流座談會」於國立臺灣美術館舉行。第二場座談題目:數位影像作品的典藏規範。
11月1日
《直轄市定古蹟大阪商船株式會社臺北支店修復再利用計畫》,由國立臺灣博物館出版。
1月17日
直轄市定古蹟「原大阪商船株式會社台北支店」修復再利用計畫暨攝影文化中心工程案開工。
4月22日至11月20日
「時。光。機—從古典到當代攝影藝術教育展」於國立臺灣美術館展出,由國美館策展人趙欣怡策劃,為國內首次以攝影藝術為主題之教育性質展覽。展覽期間舉辦多場次之多元族群教育推廣活動,以落實攝影藝術教育平權。
7月21日至24日
國立臺灣博物館策劃「臺灣早期飲食文化影像特展」,參與交通部指導、觀光協會主辦、於臺北世貿一館舉辦之「2017臺灣美食展」,再現昔日飲食文化生活影像,同時結合「手機攝影」教學活動推廣攝影文化。
8月24日至26日
「復甦-攝影媒材毀損緊急處理研習營」於國立臺灣美術館舉辦。
9月11日至11月17日
「影耀寶島.攝影家眼裡的臺灣大地 (II) 」展覽,由國立臺灣博物館、臺北駐日代表處臺灣文化中心合辦,於日本東京港區巡迴展出。
12月13日
《臺灣攝影家系列叢書》第一輯新書發表會,於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小白宮舉辦,發表:駱香林、柯錫杰、林權助、周鑫泉、謝春德、黃伯驥,共六位攝影家傳記叢書。
12月16日至17日
「典藏級攝影作品製作與保存研習營」於國立臺灣博物館舉辦。
3月31日至5月27日
「回望─臺灣攝影家的島嶼凝視 1970s - 1990s」展覽,於國立臺灣美術館展出,由策展人張照堂、沈昭良策劃。
6月19日至9月30日
「光影如鏡—玻璃乾版影像展」於國立臺灣博物館展出,由策展人張蒼松策劃。
7月7日至12月2日
「回望ー臺灣攝影家的島嶼凝視1970s - 1990s」展覽,巡迴至日本清里攝影美術館展出。
11月21日
《臺灣攝影家系列叢書》第二輯新書發表會,於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小白宮舉辦,發表:余如季、吳金淼、李火增、許淵富、彭瑞麟、鄭桑溪,共六位攝影家傳記叢書。
12月7日
「博物館攝影作品保存修護實務講座」於國立臺灣博物館舉辦。
12月25日至108年6月24日
「萬物鏡觀:文化部一樓藝廊攝影展」於文化部一樓藝廊舉辦,本展由臺灣攝影博物館文化學會策劃,並配合展覽出版《情意恆久遠:攝影文物保存手冊》。
1月7日
文化部第1季業務交流會報,文化部時任部長鄭麗君裁示,考量整體業務彙整推動,原國立臺灣博物館執行之各項業務於108年度逐步移撥至國立臺灣美術館,並由國美館成立「國家攝影博物館籌備小組」接續推動。
1月8日至10日、1月14日至15日
「攝影作品整飭、修護專業人才培訓工作坊」分別於臺北、臺南辦理,由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的陳娟娟教授講授攝影作品鑑定與保存相關議題 。
4月12日至6月28日
「光影如鏡-玻璃乾版影像展」巡迴至臺北駐日本代表處臺灣文化中心展出。
7月8日至9日、7月11日至13日
「攝影作品整飭、修護專業人才培訓工作坊」第三、四場次工作坊,由阿蒙卡特美國藝術博物館攝影文物修復師 Maria Fernanda Valverde講授,以負片整理與除黴清潔為工作坊核心課程,分別於臺北、臺南舉辦包括理論與實作演練,課程內容包括:從底片的歷史回顧、材料與製程鑑別到劣化狀況探討等。
7月20日至9月22日
「影像焦慮」展於國立臺灣美術館展出,由國美館策展人黃舒屏、賴駿杰策劃,亞當・布倫伯格 + 奧利佛・查納林等國內外藝術家參展。
8月19日
「原大阪商船株式會社臺北支店」(現「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建築)古蹟修復工程完成驗收作業。
9月18日至11月18日
「透視假面-甜楚現代性」展,於俄羅斯克拉斯諾亞爾斯克美術館(Museum Center Krasnoyarsk)辦理開幕活動,由Andrey Martynov、楊衍畇及Sergey Kovalevsky擔任策展人,運用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之攝影作品,精選35位臺灣藝術家的48組(共95件)攝影作品展出。
10月2日
於文化部召開「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館策略專案報告會議,文化部時任部長鄭麗君裁示,館銜名稱定案為「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英文為「National Center of Photography and Images」,原大阪商船株式會社臺北支店為「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由國立臺灣美術館續行籌備推動並負責後續維運。
10月23日
《臺灣攝影家系列叢書》第三輯新書發表會,於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小白宮舉辦,發表:劉安明、何慧光、翁庭華、黃季瀛、徐仁修、郭英聲,共六位攝影家傳記叢書。
10月23日
「尋根究底:攝影傳統正負片保存修復」研討會,於國立臺灣美術館舉行。
10月24日至10月25日
「尋根究底:攝影傳統正負片保存修復」工作坊,於國立臺灣美術館舉行。
11月11日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室內裝修工程開工。
2月10日
依文化部工作會議決議,「國家攝影資產搶救及建置攝影文化中心計畫」執行過程相關檔案資料及移交清冊,由國立臺灣博物館移交予國立臺灣美術館。於本年度8月14日完成各項移轉之專案業務交接。
3月11日
法國獨立策展人Nicolas Havette參訪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與週邊藝文場館。
7月22日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中辦公室,室內裝修工程開工。
8月22日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首屆志工徵募面談於空總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辦理,共錄取117人。
11月9日
文化部蕭次長宗煌訪視「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
11月18日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中辦公室,室內裝修工程竣工。
11月27日
《臺灣攝影家系列叢書》第四輯新書發表會,於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小白宮舉辦,發表:莊靈、關曉榮、游本寬,共三位攝影家系列叢書。
12月19日
「時代映像:臺灣前輩攝影名家典藏精選展」展,於國立臺灣美術館201展覽室辦理開幕活動,展期由2020年12月5日至2021年2月28日,由劉依盈、吳孟真、熊芃擔任展覽策劃,以郎靜山、鄧南光、張才、李鳴鵰及鄭桑溪五位前輩攝影家、七十餘件的精選作品進行展出。
1月17日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首屆志工授證儀式」 於國立臺灣美術館舉行,共計 92 名志工參與,由梁館長永斐親自授證。
1月28日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室內裝修,工程竣工。
1月28日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官網上線,同時發佈 4 檔「日治時期寫真帖」線上展覽,分別從「防疫實況紀錄」、「老師們的夏令營」、「師範學生的青春身影」、「日本時代的軍事活動與生活」四個展覽,藉由本館典藏及策展人的精采詮釋,帶領觀眾進入 20 世紀早期的臺灣時代場景之中。社群媒體臉書和 Instagram 於2月1日上線,即時發送展覽、典藏、出版等相關訊息。
2月26日
文化部李部長永德至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進行工程視察。
3月7日、3月14日、3月17日
於開館前辦理四場次試營運暖身講座,第一場次於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小白宮舉行「從影像到實體:談攝影空間經營」、第二場次於國立臺灣文學館舉行「從創作到典藏:談攝影文化風景」,第三場次於台北當代藝術館舉行「從視覺到體驗:談影像策展實踐」。
3月8日
「塵與時:從宇宙到居所」展覽開箱記者會,於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辦理。本次開箱記者會展示「塵與時」展覽展出代表作品如曼.雷(Man Ray)等,同時宣告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試營運、開館等事宜。
3月24日
由文化部委託臺灣國立美術館籌備暨營運執行的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於3月24日舉行試營運記者會及揭牌活動,由文化部政務次長蕭宗煌和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以下簡稱國美館)梁永斐共同宣布,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預計於2021年3月25日至4月18日試營運。
3月25日
「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 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展覽為臺北館第一檔臺灣攝影史的展覽,由策展人林宏璋策劃,以攝影技術史、殖民歷史的觀看關係、現代化進程等角度,探討二十世紀中期以前臺灣攝影史脈絡。此次展覽共展出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典藏的 600 多幀早期珍貴的臺灣影像,展期由2021年3月25日至 8 月 1 日。
3月25日
「塵與時:從宇宙到居所」展覽於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開展,本展由英國策展人、知名影像研究學者大衛.卡帕尼(David Campany)策劃,展覽從一張曼.雷(Man Ray)所拍攝的神祕灰塵照片出發,探索過去一世紀以來攝影與藝術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展期由2021年3月25日至7 月 11 日。
4月14日
邀請臺北市中正區區長及里民代表們體驗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的古蹟活化再利用各項友善設施,並參訪特展「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文資常設展「跨.交.通」。
4月19日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正式開館,臺灣攝影與影像藝術邁向新里程。開館典禮由文化部李永得部長主持,由藝文界、攝影界與攝影家家屬等貴賓共同見證下舉行開館典禮,正式宣布於4月20日全面對外開放參觀。
5月15日
因應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暫時休館至本年度 7 月 12 日。疫情期間推出線上服務不打烊,特別重整各項線上資源,開闢線上展覽、古蹟專題網頁、影音紀錄片等內容。
7月29日
「臺灣的模樣」展覽為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第二檔臺灣攝影主題展。策展人黃建亮以攝影原件及數位影像並陳的方式,展出 67 位攝影家,超過 350 件攝影作品。展期由2021年7月29日至12 月 5日。
8月1日
2021 原住民族日 - 紀錄片「循聲尋根-金成財攝影故事」於官網及 Youtube 等平台上映。
8月26日
「敘事中的風景」展覽由李旭彬策展,探討創作者如何透過鏡頭記錄、捕捉島嶼的多樣面貌,並於作品中揉合文字、聲音等敘事手法,開展關於殖民歷史、工業發展、環境汙染、族群衝突等當代議題的討論,深掘影像創作的社會意義。展期由20221年8月26日至2022年 1 月 2 日。
9月9日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中辦公室啟用
10月28日
監察院院長陳菊、文化部次長蕭宗煌及監察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視察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
11月16日、12月4日
「補光捉影─攝影文物保存」修復人才培育線上講座,共辦理二場次,第一場次於11月16日,邀請Debra Hess Norris,講題「攝影類藏品的保存計畫及其修復與保存措施的考量」。第二場次於12月4日,邀請Maria Fernanda Valverde,講題「負片類攝影文物的維護:低溫典藏實務」。
12月2日
《臺灣攝影家》系列叢書第五輯辦理新書發表會,今年度發表:《雷驤》、《張武俊》、《何經泰》3冊攝影家專書。
12月17日
官網線上展覽發佈「異域感下的紀實攝影:農復會新聞官楊基炘」、「超現實鄉愁:謝春德作品中的迷離都市與朦朧家園」、「火焰與山路:鄉土的多重視線」、「島嶼南方:南臺灣攝影群的影像軌跡」等四檔。
12月29日
「凝光:2022 臺灣攝影家百歲紀念展─李鳴鵰、秦凱、林權助」,展覽由熊芃、蔡旻螢策劃。 2022年適逢李鳴鵰、秦凱、林權助三位臺灣攝影家百年冥誕,本展聚焦這三位誕生於1922年的臺灣攝影先驅,以及他們別具代表性的影像主題創作。展期由20221年12月29日至2022年4月5日。
1月15日
《影像追尋的旅途-攝影台灣》紀錄片於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播映,並辦理映後座談,呈現臺灣八位當代攝影家楊順發、洪政任、邱國峻、陳伯義、許震唐、吳政璋、李立中及彭一航,他們的創作背景與歷程精彩創作故事。
1月20日
「婉風流轉時:影像靈光與文學的跨域閱讀」展覽由蔡文祥策展,展出作品跨越從日治時期至民國五○年代之攝影家所拍攝之作品,聚焦於現代生活與女性柔美生活文化情境。本展分為三大主題,分別為:「靜影幽光」、「巡望摩登」、「凝視衍變」。並特別規劃「光.韵之間」專區,邀請當代文學家聚焦特定影像進行書寫創作,呈現攝影、文學間的共鳴。展期由2022年1月20日至5月1日。
3月26日、4月14日、4月30日、9月17日、10月17日
「聚像.對焦──2022臺灣攝影家巡迴座談」,以109、110年《臺灣攝影家叢書》傳主為主角,共辦理關曉榮、莊靈、張武俊、何經泰、雷驤等五場次,聚焦攝影家的生命故事,匯集影像背後的思考。期盼把攝影史帶出學術論述外,透過與大眾及各合作館舍的交流,扎根、傳播攝影文化美學。
3月27日
「換位.認同的交錯—臺灣攝影/影像藝術的重層視域」系列座談於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舉辦4場次,座談以深化臺灣攝影及影像藝術發展的獨特性,將以探索攝影/影像藝術家在臺灣主體性的換位歷程,退除純政治、消費或美學性的工具角色,成為全新的論述載體,邀請姜麗華、呂筱渝、孫松榮、姚瑞中、洪鈞元等講者展開4場次精彩的系列座談。
4月20日
「鏡像・映像:80後的當代影像藝術」展覽由邱誌勇策劃,展覽於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二至三樓展出,由「鏡像世界」與「映像人間」兩個子題相互對話,集結柯錫杰、張照堂、郭英聲、章光和、袁廣鳴、邱國峻等23位不同世代藝術家,總計展出176件作品,涵蓋心象攝影、紀實攝影、影像裝置、實景掃描攝影、數位合成等多元類型,呈現臺灣當代影像藝術豐沛的創作能量。「鏡像世界」展覽於二樓展間舉行,展期為2022年4月20日至8月21日,「映像人間」展覽於三樓展間舉行,展期為2022年5月19日至9月11日。
4月27日
於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中庭,辦理「『雋永摯情』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一周年館慶典禮記者會。活動邀請攝影作品捐贈者回娘家,同日辦理夜間開放,於中庭舉辦邀請八位跨世代攝影家辦理「『攝影之夜』攝影故事沙龍」活動。
5月1日
桃園國際機場第二航廈文化櫥窗形象展覽開展,展期由2022年5月1日至10月28日。
6月26日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第三屆實習志工完成特殊訓練等考核,合計第三屆共36名成為本館第三屆正式志工。
9月7日
官網線上展覽發佈「二十世紀臺灣第一場政治秀:1923年日本攝政宮裕仁皇太子『臺灣行啟』影像展」、「翻開嘉南大圳寫真帖」、「浸漬的踅音:葉清芳1980年代作品」、「百年前的登山打卡」等四檔展覽。
9月8日
「揭幕:尋探立陶宛攝影中的認同」展覽以立陶宛國家美術館的攝影藏品結合身分認同的文化議題,由烏格涅.瑪麗亞.馬考史凱德策展、尤斯蒂娜.奧古斯地德偕同策展。以18位藝術家作品,時序性呈現立陶宛自1950年代至今的歷史與攝影及國家發展歷程,及立陶宛攝影史中由寫實主義至觀念表現的流變。臺北巡迴展於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開展,展期由2022年9月8日至11月13日。
9月29日
「覆寫真實:臺灣當代攝影中的檔案與認同」巡迴展於臺北館開展。本展賴駿杰策展,回應立陶宛攝影史及國族認同議題,邀集梅丁衍、吳天章、陳界仁等15位不同世代藝術家,展出自90年代以來臺灣重要的攝影藝術及複合媒材作品,透過影像檔案運用及身分書寫,以多元化的角度切入並拆解關於「認同」的意識與議題,展期由2022年9月29日至12月4日。
10月26日
立法院游錫堃院長偕同立陶宛歐洲事務委員會副主席帕季格來訪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參觀「揭幕:尋探立陶宛攝影中的認同」展。
12月1日
「造影:當代虛擬敘事」展,由影像學者王品驊擔任策展人,邀請高重黎、袁廣鳴、陶亞倫、王雅慧、許家維等5位著名的臺灣當代藝術家參展。本次共展出12組件作品,分別以攝影、錄像、針孔成像技術、工業時間物件裝置等,論證攝影及影像的多重關係。展期自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3月26日。
12月21日
「聚現:111年全國美術展攝影類」為「全國美術展」自民國100年開辦以來,首次的攝影類得獎作品巡迴展。本屆(第12屆「全國美術展」)攝影類作品經過嚴謹的評審過程,計選出金、銀、銅牌奬作品各1件及入選獎作品16件,共計19件得獎作品。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以「聚現」為題,採獨立展覽形式呈現本屆「全國美術展攝影類」中的得獎作品,「聚現」喻指本展在匯聚、呈現臺灣近期攝影創作趨向與多元表現形式。本展展期由2022年12月21日至2023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