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第一次正式換發國民身分證,為了免於民眾排隊久候,攝影家請大家先排排坐入鏡;一張...

第一次正式換發國民身分證,為了免於民眾排隊久候,攝影家請大家先排排坐入鏡;一張...

作品全名:第一次正式換發國民身分證,為了免於民眾排隊久候,攝影家請大家先排排坐入鏡;一張玻璃版底片分「五列、五次」曝光,後製再切成獨照—芸芸眾生,率真而質樸。 (由四張構成一件)

典藏單位: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吳金淼(1915~1984)遺留下來一萬餘張手工黑白照片,以及五百餘張玻璃版底片之外,另有年少時期的素描及繪畫等手迹,猶如時空膠囊保存於桃園楊梅的「金淼寫真館」。精細分工下的玻璃版攝影,可以歸納為四個部分:(1)受託於官方紀錄日本時代晚期力行的皇民化及爆發戰事前後的社會現象,(2)伯公山大樹下的一系列肖象,(3)民眾親自到攝影棚留下時代的容顏及結婚照,(4)戶外攝影則描繪了楊梅客家鄉親的風土人情。



這批質量可觀的攝影作品,多數拍攝於1935年至1945年間,吳金淼1984年辭世後,由吳金榮呵護著,直到1994年夏天,楊梅鎮的開庄寺廟面臨拆除擴建而波及廟後十數棵百年大樹,吳金榮擔任「護廟/保山/救樹行動」總領隊,並由在地文史工作者策畫於錫福宮舉辦老照片展覽,這才陸續發掘了這批刻劃時代變遷、承載著共同記憶的影像文化資產。



在這些影像之中,金淼寫真舘樸實無華的相館人像,涵括了證件照,金淼寫真舘於戰後初期,愛惜得來不易的物資,約5x7英吋大小的乾版,吳金淼由上而下分別進行五階段曝光,每一回同時讓四位(甚至六位)被攝者並肩就坐,一張底片可以滿足二十來位民眾拍攝大頭照,更換身分證的需求。此件作品彙整了四件存留下來的身分證照玻璃版,見證了當時第一次正式換發國民身分證,為了免於民眾排隊久候,攝影家請大家先排排坐入鏡;一張玻璃版底片分五列、五次曝光,後製再切成獨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