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籌備成立在即,本展係以攝影藝術為主題之教育性質展覽,針對十八歲以下的觀眾,規劃以歷史回溯的方式認識國內典藏攝影作品,並從古典攝影的暗箱成像原理與暗房沖印到當代藝術的攝影轉變,以多元互動形式進入光影的故事與情境,如同搭乘時光機探索攝影藝術的多樣性。本展覽主題「時‧光‧機」係以「時間」、「光影」與「相機」三元素去回溯攝影藝術,在攝影作品探討光學成像與攝影歷史、攝影繪畫與靈光記憶、多元感官影像詮釋等內容,進而思考攝影藝術的本質,並以「暗箱繪畫術」、「時空召喚術」、「影像變身術」三個子題進入攝影藝術作品之情境內涵。
「暗箱繪畫術」:針對影像成像原理與發展介紹,包含介紹攝影與相機歷史,本展覽也製作互動展示裝置「暗箱空間」,模擬攝影術尚未發明前的暗箱影像經驗,早期畫家如何透過暗箱觀察周遭環境並描繪其細節,以及藝術家進行暗房創作的發展,形成拼貼重製的攝影作畫與構圖表現,如郎靜山大師的集錦攝影作品〈鹿苑長春〉、〈春樹奇峰〉再現暗房技術的作畫式攝影風格,透過加減光、重新構圖與拼貼創造風景攝影,探討繪畫如何影響攝影。而底片的可複製與投影特性衍生出照相寫實畫家,從卓有瑞〈9076〉、〈香蕉系列〉的幻燈片投影作品中再現攝影景物,以及從夏陽的〈穿牛仔褲的人〉、〈凱蒂〉作品中模擬人物移動的速度感,反向思考攝影又如何影響繪畫發展。
「時空召喚術」:從「時間」與「空間」的攝影元素去探討作品中的「景物關係」、「光影關係」、「記憶關係」。終身任職小學教師的陳石岸作品〈籃球競賽〉、〈部落兒童〉、〈跳!跳!跳!〉、〈摸蛤兼洗褲〉可召喚起台灣早期童年記憶點滴,經過時代更迭,生活情境與自然環境的變遷,串連起迥異時空的生命經驗與事件。沈昭良的〈映像‧南方澳系列〉是以紀實報導手法,長時間觀察異地的漁村生活型態,從中亦可發現細微觀察下的景物關係,以及白天與黑夜的光影變化,可代表攝影的重要社會功能。而高志尊的〈光畫─私風景〉氰版攝影作品則是透過日光實物或投影顯影,以光線作為攝影繪畫的主體,以光影重新安排配置,以藍曬手法再現當時異國記憶與情境。
「影像變身術」:以多元詮釋與形式轉變,透過攝影立體化、影像轉譯、形式轉化再現攝影藝術多樣性。當代攝影的發展打破攝影的平面特性,從平面轉化為立體,陳順築的攝影裝置作品〈好消息:機器饅頭來了〉,透過複合媒材重新詮釋攝影的記憶本質,也讓攝影跳脫傳統藝術形式的束縛。其次,攝影藝術不再僅是真實的紀錄,而是作為創作表現手法,以李正樂的〈島上的生命樹5-4-1〉超長時曝光作品中可見人為介入攝影藝術的表現,嵌入道具、燈光,以時間元素塑造藝術家所構思的編導情境。再者,攝影的時間切片也是電影的元素,攝影靜態藝術能透過連續性的分鏡影像製造電影的連續畫面效果,林佳文的〈遙遠國度〉以黑框模擬電影膠捲,塑造攝影與電影手法的錯置。
最後,本展亦探討影像詮釋多樣性,發展攝影作品的「觸覺圖像」、「立體模型」、「口述影像語音」等形式,製作點字資訊與地圖讓特殊族群參觀前建構心理地圖,結合「國美友善導覽APP」之教育展作品口述影像語音與臺灣手語導覽影片內容,搭配微定位自主導覽設計,落實攝影藝術教育平權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