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島人的起居日常,雖依據貧富差異會有所不同,然而通常第一個會想到、最顯而易見的日常,就是早上以熱毛巾擦臉後再喝碗熱粥。都說吃冷食會引起腹痛,但在此酷熱的氣候下還真是讓人敬謝不敏。本島人嗜吃蒜、油炸物、肉類,傍晚吃晚飯前有燒香拜神的習俗。床榻一般來說極盡奢華,使人想起平安時代的几帳〔按:几帳(きちょう),日本平安時代作為隔間或防風之用的布簾〕。照片是上流家庭的床榻,右邊桌上有水煙斗,而左邊瓶中裝的不知是長生不老的秘藥,抑或是神奇的春藥呢?〔按:原文「罎」應為「壜」之誤植;「摩呵不思議」應為「摩訶不思議」之誤植。〕
【以上為寫真旁附原文】
臺灣傳統社會的臥室,俗稱「房間」,一般人家用竹板床或木板架榻,另外掛上蚊帳;中上階層人家則有「架子床」,講究者在床前放置腳踏椅。富貴人家會有「條案」,案上放茶壺、帽架,案前有方桌或圓桌。而往昔臥室與盥洗空間分開,床後或床側會放置尿壺、痰盂、澡盆等——如此照片中地上放置的兩只痰盂(夜壺)。照片中右邊桌上除有水煙斗之外,旁邊的西式時鐘反映出日治時期近代鐘錶(機械)時間的引進,以及深入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體現。簡單地說,臺灣自西元1896年1月1日開始採用格林威治標準時間,且隨著臺灣人接受愈來愈多的近代觀念與生活方式,此標準時間日益成為人們的習以為常的「日常」。統計數據顯示,當時時鐘市場購買力的極限約接近全體戶數的三成,而不僅是殷實之家才有財力消費,西元1936年出版的《台灣農民生活考》一書,有描述農家正廳案桌上,除香爐、酒杯之外,還有以時鐘、花瓶裝飾——即使此情景應為臺北市為主,仍具有一定的時代意義。
徐佑驊 -「111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