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NCP2020-004-0006-089 紅樹林

NCP2020-004-0006-089 紅樹林

欖李〔按:學名應為Lumnitzera racemosa Willd〕,被稱為廣大的氣根,是形成紅樹林的一種植物,使君子科欖李屬。樹皮為褐色而粗糙,樹葉是具有肉質的厚葉片。簇生於樹梢和海濱沙地、無正反之分的花小而白,呈筒狀。茂盛的氣根蔓生,生命力強韌,蔚為奇觀。這種珍稀植物主要分布於臺灣南部⋯⋯本圖呈現了其在高雄州轄下海岸繁茂生長的狀況。


【以上為寫真旁附原文】




廣義的「紅樹林」是泛指生長於熱帶、亞熱帶地區海河沿岸,或海河交匯處的灌木或喬木,其具有防風、定砂、緩流、消浪、淨化水質、保護堤岸等功能。「紅樹林」之名是因為其中一樹種紅茄苳的樹幹、樹枝、花朵都是紅色,樹皮也可提煉紅色染料故名之。根據記載,臺灣原本有細蕊紅樹、紅茄苳、海茄苳、紅海欖、水筆仔、欖李等六種紅樹林樹種。然而,由於人為開發、棲地遭破壞,如自明治33(西元1900)年後多次擴建的高雄港,潟湖內紅樹林已消失殆盡,細蕊紅樹與紅茄苳也隨之滅絕。本張照片中的紅樹林樹種,有可能非圖說的欖李,而是「紅海欖」。比對大正12(西元1923)年《高雄州寫真帖》的紅樹林寫真,圖說寫明「高雄內海海岸に生育するオホバヒルギにして」,「オホバヒルギ」應為「オウバヒルギ」,也就是當時臺灣南部分布甚廣的「南霸天」樹種——紅海欖(學名Rhizophora stylosa Griff.),其與紅茄苳(學名Rhizophora mucronata)因外型極相似而一度被誤認為同種,共同使用俗名為「五梨跤」,直到西元1999年才由植物分類專家呂勝由等人分辨差異、確立其學名。




徐佑驊 -「112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