駭人聽聞的霧社事件,此天理難容的蕃人暴行如今已無需贅言。來訪霧社的人應該都會發現一草一木都還在訴說著彼時的故事。當地特有的山櫻花(緋櫻)成了染血的櫻花,年復一年地綻放又飄散,百餘位同胞的亡靈也在此地發出永世的嚎哭。隨著警備道的延長,此地益發重要,設施倍增。照片是霧社的三位美麗女子,她們吹奏著器械(口琴),音韻幽婉如煙般繚繞於蕃山,那意境難以言喻。
【以上為寫真旁附原文】
本照片的說明文字最末一段指原住民女子吹奏口琴,顯然與照片內容不符,照片中三位女子都是正面、靜態的站姿,並未做樂器表演。比對其他寫真帖中可發現,此應為日治時期寫真與說明文字互相挪用的常見誤植。西元1931年發行的《臺灣紹介最新寫真集》,有一張「霧社蕃バアラン社的蕃女」,是三位盛裝的泰雅族女子坐在家屋前,吹奏口簧琴;另一張「マヘボ蕃社的蕃婦」,照片中有四位馬赫坡社的女子,前兩位身著族服,其中一位手持口簧琴做吹奏狀,另兩位身著和服,外貌與日本女子無異。
徐佑驊 -「111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