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南與打狗(高雄)的人文風土

臺南與打狗(高雄)的人文風土

本系列照片紀錄日治初期,臺南與打狗(今高雄)的人文風土實景;包括三張臺南地區照片,四張打狗火車站景觀和港灣照片,和兩張民俗照片。臺南地區部分,包括: 

(1)臺灣人販賣地方特產水果和水果加工物的攤位照。其中,臺灣人均為留著長辮的男性,其中一人身着漢式的對襟短衣正吸著長煙(鴉片煙),另一人上身赤膊。他們的攤位販賣著排列整齊又種類豐富的臺南特產水果,包括香蕉、西瓜、全顆鳳梨、已削皮去頭的鳳梨果肉、蓮霧、龍眼或荔枝等等。

(2)正殿供奉鄭成功像和牌位,清朝時原稱「延平郡王祠」的「開山神社」。鄭成功趕走臺灣的荷蘭人,建立明鄭政權,被明永曆帝(1623-1662)封為「延平郡王」。鄭成功身後,康熙皇帝(1654-1722)亦賜之「忠臣」牌匾;清光緒元年(1875),官方更建立鄭氏專祠「延平郡王祠」並編入祀典。另一方面,日本領臺之前,鄭成功的事蹟已藉由戲劇等方式廣傳日本,如1715年已出現之《國性爺合戰》歷史劇。日本治領臺灣之後,官方再以鄭成功之母是日本人,若將該廟改立神社,認為可順應民意且有助統治教化,故於 1897 年將「延平郡王祠」列為縣社,改稱「開山神社」,後殿祭祀鄭成功的生母田川氏(1601-1647)。這是全臺第一座神社,也是唯一一座由臺灣廟宇改為神社者。此神社的特點,還包括建築本體是清朝的閩南式建築,但增加日式鳥居等建物。此外,神社後園的梅樹是由日本人所「奉納」敬獻;這顆梅樹直到1915年,仍是臺南地區唯一的梅樹。 

若從臺南搭火車一路南下,可到達臺灣縱貫鐵道的終點 - 打狗火車站。清時因為天津條約,開放臺灣(安平)、打狗(高雄)等口岸為對外通商口岸。之後,打狗海關、外國領事館、商行、洋行接連成立,打狗港日益繁盛熱鬧。 

1900年,臺灣縱貫鐵道的臺南到打狗段通車啟用。當時的打狗火車站位在今壽山登山步道入口處。之後,大量的外銷品通過鐵路經打狗港出口,原有的市區及火車站變不敷使用。1904年,臺灣總督府決議在原港灣西北側的海灣內填土,成為海埔新生地,用以興建新火車站。1908年新打狗火車站落成,比舊站更鄰近海邊和打狗港。本系列照片即呈現打狗火車站附近的海景、漁船、工業機具、倉庫、沿岸山脈,打狗市街密密麻麻的家屋景致,打狗港位於兩山對峙的海角港灣形狀,和位於打狗港邊山上的建物 - 打狗英國領事館官邸。 

本系列照片中還有兩張民俗照片,一是原住民赤足、綁腿,腳踝配飾串珠裝飾,手持長矛,用肩膀扛著擔杖以運送物品之景。二是疑為與日本族群相關之祭祀祭臺裝飾一景。 

本系列照片呈現清治時期與日治之後的新舊習慣和生活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