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青春紀事:文藝愛情電影裡的盛世容顏

青春紀事:文藝愛情電影裡的盛世容顏

三廳電影是1960、70年代於臺灣風行的電影類型,指的是以浪漫文藝為賣點的瓊瑤電影,場景多於客廳、餐廳、咖啡廳三處展開,瓊瑤文學改編為電影的成功,更進一步開啟了臺灣電影產業的文藝片風潮,外銷至東南亞。時逢臺灣朝向工業化轉型的時代,大量的工廠與工人階級出現,在單調而疲勞的生活中求索一份對瑰麗未來的盼望。這些文本內的浪漫愛情及其所夾帶超越階級的幻象,演員高顏值的俊俏容顏,為當時的觀眾帶來現實困境外的出口,產業化的電影製造出不少明星,他們的清純倩影與瀟灑輪廓,大眾情人的形象使觀眾成群地迷醉,結隊地傾心。

 



謝震隆除了側寫「武戲」裡俠客劍士的英氣豪情,他也獲邀為臺灣的文藝愛情或家庭倫理電影拍攝「文戲」劇照,曾與白景瑞、蘇月禾、李融之、楊道等導演合作之外,更是數度與當年華語流行音樂教父之稱,電影與歌壇雙棲的才子劉家昌共事。劉家昌拍攝一部電影只需一至兩週,甚至有三天拍完的紀錄,臺灣獨立電影製作公司的作風與謝曾合作過的邵氏作業方式大相徑庭,工時緊湊密集,劇組吃睡都在飯店甚至需要半夜奮起趕工,雖說難免身心疲憊,然而謝震隆仍佩服劉家昌整合劇情、畫面與音樂的組織力,同其搭擋拍攝過劇照的電影包括《初戀在臺北》(1973)、《十七十七十八》(1974)、《煙雨》(1975)、《楓紅層層》(1975)、《小女兒的心願》(1975)等,謝震隆在巔峰時期更曾經在一日內同時拍攝五部電影的劇照,但他仍因工作短便有酬勞入袋而甘之如飴。

 



本展間選入謝震隆拍攝的文藝愛情電影包括《一家人》、《晚秋》、《明天20歲》等劇照,相較於武俠電影劇照的處理方式,謝震隆所處理的文戲劇照,可見降低了武俠電影淺焦特寫、高反差對比的刀光劍影和肅殺之氣,轉而捕捉男女主角在相對自然的窗畔或天光之側光下,所強化出其青春的面部線條及精緻立體的容顏。然而,雖然愛情文藝電影為營造某種浪漫無暇氣息,演技、妝容、電影拍攝時必經修潤包裝,謝震隆仍以寫實的獵影之術,著力於抓住演員自然顧盼、問訊,或羞赧或脈脈含情的真摯片刻,再度拒絕了僵硬的擺拍,使這批劇照不若瓊瑤沙龍般架空與脫塵,卻更似捕捉到發展與蛻變中的臺灣,其風華正茂,對未來仍翹首以待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