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大稻埕洋行中堆積如山的茶箱

〈大稻埕洋行中堆積如山的茶箱〉

此照片可見一身穿勞動階層漢人服裝,頭戴包巾的男子,旁有繪製各式精美圖案、寫著英文商號的箱子,其中箱子上寫的「J.M. & Co.」,是怡和洋行的縮寫。推測此照片顯示著大稻埕洋行包裝茶葉的過程。1865年後,怡和洋行在臺灣的業務,轉由代理行代辦,包括美利士洋行,及1867年才加盟怡和洋行的杜德(他加盟怡和不久便創立Dodd & Co.,即寶順洋行)。同時,隨著臺茶外銷不斷擴張,1870年後,更多洋行接踵進入臺灣。照片中成堆的茶箱凸顯當時北臺灣茶葉的市場龐大。

為了遠銷美國或歐洲,在大稻埕茶館中烘焙好的茶,依照茶葉等級分別裝箱。為了完全阻隔水氣,茶箱內都鑲有薄鉛葉,且在裝茶後,會再以熔鉛焊封箱口,使茶葉保存更久。茶箱有標準的大小規格,可分三種:一是半箱(half-chest),可裝40磅茶(約為33斤);二是「四分之一箱」(quarter chests),可裝20磅茶(約為15斤);三是小盒(box),可裝10磅茶,是最小的茶箱。半箱重約10.5斤;小盒則重約為6斤。

茶箱的製作包括外層的松木板、內層的薄鉛葉,箱口的焊鉛。完成上面的製箱程序後,會將印有花樣的色紙貼在箱子兩側,或請快手畫師繪上花樣於箱外。上頭的字樣標示有產品與茶行的名稱,還繪有花、鳥、商標等圖樣,或茶園的風景畫。


許仟慈-「110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