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插秧到收成系列

NCP2016-017-0027_P001

一名農婦頭戴斗笠在泥濘的水田裡插秧,劉安明以幾乎貼近地面的低角度往上拍攝,因此雖然農婦彎著腰插秧,觀者還是可以清晰地看到她帶著笑容的表情,低角度近距離也強化了她彎腰的姿態,笑容的愉快與彎腰的吃力構成畫面的張力。農人穩健的雙腳踩田裡,地平線在他的小腿的一半處,因此其身後天空的面積遠大於土地,而他頭頂上的斗笠超出影像上方的邊緣,因此製造出人物頂天立地的雄偉視覺感受。在這件作品中,人物幾乎佔滿三分之二的畫面,就像在觀者面前一般,可以說是一張農人的肖像。但不同於以靜態坐姿、臉部五官特徵等為主的肖像形式,劉安明以「勞動」作為標示農人身份的特徵,稍微傾斜的鏡頭,增添了插秧勞動的動態感。

1970年代的臺灣的藝文圈掀起了「鄉土文學運動」,起因便是自1960年代開始因為臺灣社會逐漸朝工業社會轉型,所導致的農村人口大量外移,加上臺灣在1970年代歷經的外交挫折,因此興起了一波鄉村尋根的運動,開始關懷本土的現實狀況,作家文人紛紛以小人物的生活、農村困境等主題進行文學創作。而劉安明自1960年代便開始以紀實攝影為臺灣各地的傳統庶民生活留下珍貴的影像。


魏竹君-「112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