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農民的苦

NCP2016-017-0091_P001-1

照片中一名男子站在乾涸的田地中,他的雙手被在身後,視線向下望著焦乾龜裂了的土壤。劉安明將人物置於橫幅構圖的左側,隨著他的視線,觀者視線延伸至整個包圍著他的一片荒蕪。

劉安明,與攝影的淵源,始於1943年小學畢業後「本多寫真館」做老闆本多先生的學徒。在1955年,他在屏東市中心開設了自己的相館,取名為「真藝」,期許自己能達成理想中「真實」與「純真」的攝影理念。1957年,劉安明從商業攝影進入鄉土人文寫實攝影的路途。1960和1970年代,正值臺灣社會與經濟產業的轉變期,現代化與工業化帶來傳統農村生活的快速變化,劉安明的攝影為臺灣留下珍貴的時代生活景象。

這張照片拍攝於1970年代中期,雖然在劉安明的作品中,過往受到比較多關注的是他在表現傳統社會中,農村和漁村裡人們在勞動和休憩時刻充滿辛勤但卻有活力的景象,但實際上,劉安明時常在同一個主題上呈現正負面真實的生活情景,最經典的例子就是遊戲中天真、頑皮的孩童,和面對課業壓力下的孩子,因此,〈農民的苦〉中天災對農家的衝擊也是劉安明認為值得紀錄的主題,以呈現庶民的真實生活樣貌。


魏竹君-「113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