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觀眾

NCP2016-017-0046_P001

劉安明的紀實攝影中出現許多不同種類的「觀看」,在沒有網路與電視的年代,農村裡的廟會祭典、野台戲、迎神賽會等是大家最期待的活動,在這幅作品中台下的觀眾成為劉安明攝影作品裡被觀看的不像,原來廟會裡觀看的「主體」—觀眾—在攝影中被反轉了。大約有上百位的觀眾專注地往畫面的左方看,展現了傳統農村的集體性。

這幅作品的構圖使人聯想起法國哲學家居伊.德波(Guy Debord, 1931-1994)著名的《景觀社會》(The Society of Spectacle)一書,以及這本書著名的1983年英文版書封照片,它是取自LIFE雜誌攝影師J. R. Eyerman(1906-1985)在1952年第一部3D彩色電影首映時所拍攝觀眾席的照片,這幅作品已經成為德波批判二十世紀資本主義社會裡,觀眾成為被動的影像消費者的代表性圖像。

我們可以發現,劉安明的這幅作品裡的觀眾正是「景觀社會」的反例。雖然他們的動作看似一致。仔細觀看,每一位觀眾的表情與動作有微妙的不同,首先前景的觀眾是蹲者的,中景則是站姿,而最後面的觀眾為了能夠看清楚前方的表演,爬上後方的房子,有些站著,有些則是坐在牆沿上,這顯示了表演場地並不是專門為了觀看而設計,並沒有規範觀看行為的環境設計,觀眾有些在笑,有些則顯得似乎有些無聊,前景中央的小男孩甚至看向與大家方向不同的右方,顯示出集體性裡個體的自由意志。


魏竹君-「112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