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攝影文化中心以臺灣歷史影像及攝影藝術做為典藏的核心內容,其中原住民相關影像亦是重點典藏項目。不論是以他者觀點,透過人類學等不同視角拍攝原住民的影像,亦或由原住民自身紀錄的影像內容,均見證了臺灣原住民的文化及歷史發展。
為迎接2023年8月1日原住民族日,國家攝影文化中心以攝影家王有邦典藏品故事影片《好茶紀實》,加深大眾對原住民族以及攝影藝術之重視,進一步了解作品本身背後的文化藝術內涵,以及原住民族對於臺灣歷史與社會的重要性。
攝影家王有邦典藏品故事影片《好茶紀實》以重訪拍攝地、外景訪談、口述影像故事等方式,敘述攝影家由1991年起拍攝好茶部落,數十年來的生命故事,透過影像回看創作與紀實攝影的感動,並以好茶部落耆老口述方式,進一步了解魯凱族悠久歷史文化的珍貴面貌。
《好茶紀實:生命與詩的旅程》|王有邦攝影故事影片
民國八十年五月,第一次到舊好茶Kucapungane(古茶布安),透過魯凱史官Auvinny(奧崴尼)的解說,開始魯凱族影像紀錄與文字記錄。舊好茶是西魯凱族的發源地,舊好茶老人口述相傳六百年以上的歷史神話、傳統文化、生活習俗,也是很古老的部落。
民國六十七年,舊好茶遷村新好茶。民國八十年,新好茶有一百一十戶人家,當中有兩位百歲人瑞,以及十五位超過九十歲以上的老人。魯凱老人,蘊藏著豐富生存智慧、生命經驗與大自然生存的方法、與強韌生命力。老人的凋零,是一本魯凱歷史活字典的消失。
魯凱影像記錄過程,生命一直與時間賽跑。攝影是透視生命的窗,影像中發現自己,那是一種生命的反射。魯凱影像紀錄的過程,像生命走在斷崖的稜線, 遇到颱風大雨的時候,生命不要跌到斷崖的谷底,在隙縫的遠處,總能看到晨曦的光芒。
魯凱影像記錄過程,激發生命潛能與靈感,找到生命的源頭,找到生命的尊嚴與生存的最高價值與生存的自信。跨過第二十七個豐年祭,長期魯凱影像紀錄與文字記錄,從一個人、一個家、一個部落,而至地理環境,生活習俗、傳統文化,皆呈現好茶部落的變遷與歷史縮影,為部落留下見證與紀錄。
—王有邦創作自述
出處:《鏡像·映像:80後的當代影像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