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2021-03-25 ~
臺北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204展覽室
展覽介紹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所在建築,為1937年落成的「大阪商船株式會社臺北支店」。本建築由日本建築師渡邊節設計,為第二次世界大戰(1937-1945)期間臺灣最後一批鋼筋混凝土建築。在設計風格上,本建築呼應當時日本「復興亞洲」政策,為和洋混合風格的「興亞式」建築,其特徵為現代簡潔屋身、日本趣味裝飾及東方樣式屋頂塔樓。二戰後,「臺灣航業公司」和「臺灣省公路局」(「交通部公路總局」前身)均曾設址於此,本建築因此參與並見證了臺灣建築史及交通史的發展。

 

2014年5月,臺北市文化局指定本建築「原1937年興建建築1~3層樓及地下室全部」為市定古蹟;同年7月,文化部指定本古蹟修復再利用為「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先由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辦理古蹟修復,續由國立臺灣博物館、國立臺灣美術館進行室內裝修規劃,現由國立臺灣美術館負責維運管理,使本建築成為臺灣攝影與影像藝術之美學呈現、歷史研究、資產保存及國際開拓的重要據點。

 

本展以「跨.交.通」為名,反映本建築因使用單位更迭所承載的歷史記憶,以及其在空間利用功能幾度轉變間,仍持續扮演的「跨域、交流、溝通」的關鍵角色。在大阪商船時期,本建築是執掌臺灣近海航運客貨流通牛耳的商辦大樓;於臺航公司、公路局使用期間,它是推動臺灣航運發展、見證重大公路工程及早期客運網絡擘劃的公務行政中心。古蹟修復後不僅重現建築的歷史風華,「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的進駐,亦使其轉型為致力推動臺灣攝影及影像藝術傳承、發展、溝通、跨域及跨國交流的類美術館空間,賦予了古蹟以富含人文價值的新生命。本展透過文獻、照片、建築遺構及歷史文物,介紹本古蹟自「大阪商船株式會社臺北支店」、「臺航大樓」、「公路大樓」至「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80餘年來的建築生命史,回顧其所走過的歲月足跡及修復再利用歷程。


 
  • 救濟大陸災胞勸募大遊行
    救濟大陸災胞勸募大遊行秦凱1950

    救濟大陸災胞勸募大遊行

    1950年5月25日,本建築前聚集大批參與「救濟大陸災胞勸募大遊行」群眾【圖片來源】中央通訊社

  • 除夕臺北街景
    除夕臺北街景潘月康

    除夕臺北街景

    1968年1月29日農曆除夕,民眾於本建築對面搭乘公路局客運【圖片來源】中央通訊社

  • 本建築落成時照片
    本建築落成時照片 1938

    本建築落成時照片

    《臺灣建築會誌》第十輯第四號(1938.9),無頁碼。【圖片來源】國立臺灣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