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2024-10-10 ~ 2025-02-02
臺北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201-203展覽室
展覽介紹

典藏開卷:日治時期寫真帖中的臺灣

日本治臺50年期間(1895-1945),治理、開發臺灣的過程,經由攝影術的影像紀錄,集存為一冊冊的寫真帖。「寫真帖」是一種以實體照片黏製或印刷製成的相簿,部分影像附加有簡單的說明或背景資料。內容多元的各類日治時期寫真帖,在日、臺統治從屬的政治現實牽動下,不管拍攝、出版者是官方機構或民間組織,皆不可避免地反映著統治者的殖民論述與展示意圖,呈現出特別挑選、布置下的「官方觀點」,成為當時殖民政績的宣導工具。但從文化資產的角度而言,寫真帖所收錄的豐富照片,同時也為臺灣的歷史、文化、經濟與社會發展留下了珍貴的影像檔案,紀錄與見證了臺灣曾經走過的歲月歷程。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目前共計典藏了72冊的日治時期寫真帖,自2020年開始與大學院校、研究機構及文史工作者合作,針對部分寫真帖中的照片進行考據、研究與影像內容的分析與詮釋,並陸續轉化為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官方網站上的線上開放資源,與大眾分享。

本次推出的「典藏開卷:日治時期寫真帖中的臺灣」展覽,立基於鍾淑敏、沈佳姍、鄭麗玲、徐佑驊、陳文松及其團隊等專家學者的考據、研究、及詮釋撰述成果,從6部(計9冊)寫真帖中精選超過350幀影像,提供觀眾進入影像細節、照片歷史典故的開卷體驗中。值得特別一提的是,本展以寫真帖中的人、事、時、地為經,照片的分類內容為緯,以有圖、有文、有介紹的方式,讓大家能透過影像,描摹日治時期臺灣的社會情境及生活樣貌,了解這片土地當時的自然風光、風俗文化、豐富物產,以及在殖民統治下的城市基礎建設、衛生防疫實況、農業水利設施、產業開發、港口及交通建設的多元梗概。



寫真帖介紹:

《日治初期台南府及打狗寫真帖》—南臺灣的人文風土、生活環境與病媒蚊研究

本寫真帖共收錄了51幀照片,除了其中4幀的打狗(高雄)港灣與街景外,其餘多是與臺南相關的人、事、地、物,如:臺南地區的街道、景點、醫療院所、風土民情和近代式建設,以及1905年在臺南辦理的「能久親王十年祭」等。

從寫真帖中的景物來研究,部分內容又似與當時南臺灣的衛生生活環境有所關聯,如民間的醫生館與軍方的醫院建物、常民生活方式、重視衛生治理的城市相關建設等,尤其是其中收錄了一系列共19幀顯微鏡下不同階段的病媒蚊放大影像,呈現了玻璃試管中瘧蚊和家蚊成蟲停駐時的樣態,以及這兩種蚊子在顯微鏡下,從「卵→幼蟲(孑孓)→蛹→雄雌成蟲」的生命成長型態。本系列照片是在實驗室內進行病媒蚊試驗的實景照片,和將相機連接到顯微鏡進行顯微攝影的病媒蚊顯微照片(photomicrograph),使觀閱者得以一窺日治初期醫學研究的科學技術。

本寫真帖沒有明確的完成或出版時間,但照片景物提供了推斷的線索,如「能久親王十年祭」是在1905年舉辦、「打狗(今高雄)火車場」的建成年代(1900年打狗火車站落成,1908年新打狗火車站落成)、「臺南市場」則是於1905年9月開始營業等,可推測此寫真帖應是在1905年或1908年之後完成。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日本陸軍在1896至1917年期間,曾因赤崁樓清涼明亮而徵用為陸軍部隊專用的「臺南衛戍病院」,且禁止百姓登臨,由此推測出此寫真帖的持有者,可能是日本軍方、醫事科學或是瘧疾研究的相關人員。

 (201展覽室)


《嘉南大圳工事寫真帖》—百年前亞洲第一的水利灌溉工程

「嘉南大圳」由日本土木工程師八田與一規劃,自1920年9月興工,至1930年5月竣工,是嘉南平原農作走向穩定收穫、成為「臺灣穀倉」重要關鍵之一。百年前這個歷時十年興築、集合了當時最先進的土木工程技術、設備機具與數以萬計人力資源的超大型工程,改善了嘉南平原的供水狀況,把從前嘉南平原仰賴天候決定收成的「看天田」,轉變為後來物產豐饒、盛產特色農作的沃地。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所典藏的《嘉南大圳工事寫真帖》共計三冊。第一冊收錄照片82幀,第二冊收錄照片166幀,第三冊收錄照片83幀,共計331幀珍貴歷史影像。拍攝時間推測為1922年至1929年,第一冊及第三冊紀錄嘉南大圳長達十年的興建工程中,各種管理設施、大型機具、分支渠道的珍貴畫面,同時也有烏山頭水庫建設前的地理景觀、排水道興建的過程等。第二冊除了建設過程的影像,也收錄了官員視察情形及工程人員的節慶生活。

嘉南大圳的工程款高達5400萬日圓以上(當時公學校教師的起薪每月約20日圓),在崇山峻嶺環繞的地理條件中,引進大型動力機具,聚集日本帝國最先進的工程開鑿設備,不但完成了當時亞洲第一大的現代化水庫,更象徵臺灣大型公共工程的機械化與現代化。此工程整合了嘉南平原自雲林、嘉義、臺南數個原先分開的水利系統,並且讓土壤肥沃,灌溉條件卻不佳的嘉南平原,經過渠道系統的改善後,土地生產力增加,作物收穫量提高,最終成為臺灣重要的穀倉之一。

(202展覽室)


《臺灣夏期大學 兒玉澤藏寫真帖》—日本老師們的臺灣修學旅行

日本的「國民教育獎勵會」於1930年在臺灣辦理當年的「夏期大學」活動,本寫真帖為參與學員兒玉澤藏所擁有,共計收藏了51幀照片,拍攝時間從學員抵達基隆開始,一直到高屏參訪見學為止,共約一周的期間。拍攝地點包含臺灣今日的臺北、桃園、臺中、南投、臺南、高雄、屏東、基隆等地。

「夏期大學」是專門提供給從事國民教育的小學教師進修的講習活動,其特色是搭乘輪船自日本前往外地進行「現地講學」,每年於不同地點舉辦。本次活動籌辦之際,由臺灣教育會從中斡旋後,決定在臺灣舉辦第十一回的「夏期大學」,原預估有220位學員,實際來臺參與研習的教師為186名。

本次參加研習的學員搭乘「扶桑丸」客輪於8月5日抵達基隆港;8月6-8日先在臺北醫學專門學校講堂參與「學術講習班」,講習內容為臺灣的動植物、歷史、產業、教育等主題課程,這3日的課餘時間並在臺北市區參訪見學。8月9日之後學員分成甲、乙兩班,分批安排縱貫臺灣西部進行教育訪察。全員最後於8月14日自基隆搭乘「瑞穗丸」客輪離臺。

此寫真帖頗具特色之處,在其攝影的取鏡視角與日治時期眾多公開發行的寫真帖裡的臺灣景物影像略有不同;此外,照片內容以及行程安排,亦提供了考察臺灣當時的觀光環境與旅遊經驗塑造的諸多線索。此一人數眾多的教師研習活動,說明了1930年的旅遊組織、旅遊媒介以及交通路網都約已形成並走向制度化。而此一旅行活動的規劃與實施、風景名所的指定與安排,除了增廣見聞的「研習」功能外,亦透露出日本政府欲透過此類培訓種子教師活動,使學員們能於日本本土以國民教育實施者之角度,介紹殖民地臺灣的治績成果,使人民認同日本發展優勢國力與海外殖產興業的政策。

(203展覽室)





  • 《日治初期台南府及打狗寫真帖》:臺南及高雄的人文風土與生活環境

    《日治初期台南府及打狗寫真帖》:臺南及高雄的人文風土與生活環境

    《日治初期台南府及打狗寫真帖》:臺南及高雄的人文風土與生活環境

    日本統治臺灣期間,一方面用軍警及懷柔手段壓制臺灣的反對勢力,另方面也積極建設,以彰顯其進步的、現代化的殖民治績。在本寫真帖中,可以看見雜揉了清領與日治新舊習慣的生活景觀,亦有許多經日本治理後嶄新、整潔的臺南市街、建物、市場樣貌;此外,有部分打狗(高雄)照片,如:在鼓山的第一代高雄車站,以及位於現在旗津、高雄港一帶的俯瞰風景。本寫真帖特別突出的內容之一,在於其收錄了二十世紀初諸多關於臺南人文風土與生活環境的紀錄照片,讓觀者得以一窺日治初期此地在便民服務(臺南郵便電信局)、娛樂設施(臺南戲院)、道路建設(保西宮街、上橫街)、生活市集(臺南魚菜市場)以及醫療院所(新樓醫院、臺南衛戍病院)的建設狀況。

  • 《日治初期台南府及打狗寫真帖》: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十年祭

    《日治初期台南府及打狗寫真帖》: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十年祭

    《日治初期台南府及打狗寫真帖》: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十年祭

    本寫真帖內有多幀照片,拍攝了1905年10月28日在臺南的臺灣神社(時人稱為「臺南神社」)舉行的日本征臺近衛師團團長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在臺逝世十周年紀念的「能久親王十年祭」,以及隔天(10月29日)在同地舉行的悼念死去戰士的「招魂祭」景象。此連續兩天的祭典,據統計約有3萬名的男女老幼從臺南、嘉義、打狗(高雄)等地前來參加。從照片中可見有關醫療救護的「救護所」和人員器物配置情形;各地敬獻的「奉納」物品和人形偶劇展覽;神社的白燈籠和長幅白旗裝飾;神社參道上,手舉長槍的軍警隊伍列隊參拜,和參道兩旁人山人海、不分族群交雜站立著的觀看群眾;以及祭典期間,臺南市內幾個重要市街響應祭典而布置的裝飾盛景。

  • 《日治初期台南府及打狗寫真帖》:病媒蚊的真相

    《日治初期台南府及打狗寫真帖》:病媒蚊的真相

    《日治初期台南府及打狗寫真帖》:病媒蚊的真相

    病媒蚊的真相:顯微影像中的比較研究瘧蚊是瘧疾的媒介,家蚊是血絲蟲病和日本腦炎的媒介。1895年清廷割讓臺灣予日本,在接收臺灣初期,相較於當時的抗日活動,日本軍隊更要面對臺灣本地的傳染病和風土環境適應問題,日軍當時因病傷亡的人數,遠比因戰傷亡的人數還多。透過此本寫真帖,可見證當時的公共衛生專家們如何透過科學的實證,來研究病媒蚊所引發的傳染病。此寫真帖中有許多帶圓框的蚊子照片,這是將相機連接到顯微鏡進行拍攝的顯微攝影照片。其中可以看到臺灣的家蚊/瘧蚊從卵、孑孓、蛹到成蟲的過程,以及瘧蚊及家蚊的翅膀有何不同,呈現了當時對蚊子解剖檢查的比較研究紀錄。

  • 《嘉南大圳工事寫真帖》:篳路藍縷的興築工事

    《嘉南大圳工事寫真帖》:篳路藍縷的興築工事

    《嘉南大圳工事寫真帖》:篳路藍縷的興築工事

    嘉南大圳由主體的烏山頭水庫壩體來儲水,藉由烏山嶺隧道引曾文溪上游溪水為來源。水流主要幹道由烏山頭水庫官田分歧點,加上連結南幹線(曾文溪支流的官田溪、曾文溪到臺南善化)、北幹線(八掌溪、朴子溪、北港溪)及濁幹線(濁水溪、林內出水口)的主、支、分線灌溉渠道組成。嘉南大圳長達十年的興建過程,各類工程的開鑿動工與施作,都是在為日後的相關工程鋪路及奠基。透過《嘉南大圳工事寫真帖》的紀錄照片,可以一窺烏山頭水庫所在的地理位置及其原始的自然環境,以及當年如何藉由各式重型動力機具、動員大量從事基礎開鑿作業的本地人力,克服工程初期的險惡環境及後續艱鉅的施工過程,才有後來這座偉大的水利設施。

  • 《嘉南大圳工事寫真帖》:工務管理、大型機具及工廠生產作業

    《嘉南大圳工事寫真帖》:工務管理、大型機具及工廠生產作業

    《嘉南大圳工事寫真帖》:工務管理、大型機具及工廠生產作業

    為推動嘉南大圳的工程,1920年10月6日「公共埤圳官佃溪埤圳組合」開所(設於今嘉義市),統籌行政管理事務;1921年改稱為「公共埤圳嘉南大圳組合事務所」,新建辦公廳舍在12月11日正式啟用。1921年4月另設置「臺南出張所」(位於今國立臺灣文學館內),處理水租徵收及用地取得相關事項;1921年開始處理水庫的整地及基礎工程,在10月設置「烏山頭出張所」(位於今臺南六甲區八田與一紀念園區),主要負責貯水池堰堤工程、取水口導水隧道工程等。烏山頭水庫施工初期,因工程輸運量體龐大,八田與一即主張必須引進重型工程機械設備以取代人力及獸力,期大幅提昇效能、縮短工期,加速生產獲益的時程。在成功力排眾議後,便以烏山嶺隧道(又稱烏山嶺引水隧道)及堰堤總工程費約四分之一的經費,採購各式工程機械,包括大型蒸氣挖土機、開山機、氣壓傾倒車、巨型幫浦車、大型混凝土攪拌機等。其中,12輛德國製火車頭搬運建造堰堤的土石,並連結上百部氣壓傾倒車,利用蒸氣傾倒土石,大大提昇工程效能與進度,也降低了人員及牲畜的損傷,同時培養一批可嫻熟操作機械的技術員,為臺灣土木營造產業增添了大型機械與人才。這些機械與人才,在後續1930年代擴建基隆港、高雄港與東西橫斷道路等其他大型公共建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 《臺灣夏期大學 兒玉澤藏寫真帖》:老師們的老師

    《臺灣夏期大學 兒玉澤藏寫真帖》:老師們的老師

    《臺灣夏期大學 兒玉澤藏寫真帖》:老師們的老師

    老師們的老師:臺灣夏期大學師資「夏期大學」的特色是「現地講學」,以輪船為交通工具,自日本前往外地進行授課與實地視察。國民教育獎勵會1930年在臺灣舉辦第十一回「夏期大學」,8月5日抵臺後,8月6~9日先在臺北醫學專門學校參加「學術講習班」,學習臺灣的動植物、歷史、產業、教育等,授課師資均為當時著名的研究學者,如臺北帝國大學農學部教授白鳥勝義講授「熱帶地方的氣象」、理農學部部長大島金太郎講授「臺灣的產業」、文政學部教授村上直次郎講授「臺灣的歷史」、學務課長若槻道隆講授「臺灣的教育」;另,由臺北第二師範學校教授崛川安市講授「熱帶地方的動植物」。

  • 《臺灣夏期大學 兒玉澤藏寫真帖》:特色行程

    《臺灣夏期大學 兒玉澤藏寫真帖》:特色行程

    《臺灣夏期大學 兒玉澤藏寫真帖》:特色行程

    特色行程:臺灣教育設施巡禮 「臺灣夏期大學」參加的成員皆為日本小學老師,在行程安排上顯然考量了他們特殊的職業背景,臺灣各地重要學校以及具有教育功能的設施,在參觀地點中佔據了相當大的比重。從臺灣現代教育的起點-臺北芝山巖惠濟宮(1895,年臺灣總督府曾在其後殿設置第一所日式現代學堂),以及其他日治初期曾被轉用為學校的艋舺龍山寺、臺南孔廟等,到新式的學校如高雄尋常高等小學校、臺南明治公學校,培育師資的臺中師範學校、此屆夏期大學「學術講習班」使用的臺北醫學專門學校,以及作為社會教育場域的總督府博物館及臺南的商品陳列所等,都留下了這群小學老師到訪的身影。

  • 《臺灣夏期大學 兒玉澤藏寫真帖》:追隨皇族步履

    《臺灣夏期大學 兒玉澤藏寫真帖》:追隨皇族步履

    《臺灣夏期大學 兒玉澤藏寫真帖》:追隨皇族步履

    追隨皇族步履:臺灣觀光熱點參訪明治維新後,皇室成為日本最高的國家統治階層,皇族們來到帝國殖民地臺灣的視察活動,對穩固皇權及殖民地政權有極大的宣揚效果。皇族的參訪地,逐漸成為日人來臺必訪的關鍵景點,並經由各類型寫真帖的圖像傳播,以及持續進行的觀光活動,不斷的被人們重覆的拜訪、傳布、強化為旅遊熱點,成為臺灣代表性的名所或風景。這群「夏期大學」的老師學員們亦跟隨著日本皇族的步履,或憑弔逝者行誼、或親身踏查皇族榮光的傳說。有關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東宮皇太子、稚父宮雍仁親王等在臺的關聯地點,也都被選為這次參訪的必到之處。

  • 《臺灣夏期大學 兒玉澤藏寫真帖》:修習見學

    《臺灣夏期大學 兒玉澤藏寫真帖》:修習見學

    《臺灣夏期大學 兒玉澤藏寫真帖》:修習見學

    修習見學:南島臺灣不思議位居於亞熱帶的臺灣,有著與日本內地不同的豐饒物產,文化及住民特質亦有所不同。為了讓「臺灣夏期大學」的學員們深入認識這個帝國的新領地,抵臺之後先在臺北透過「學術講習班」了解此地的氣候、動植物、歷史、產業、教育現況,再進行現地觀遊訪查。學員們對臺灣風土民情與特殊物產充滿好奇,他們考察深受日人喜愛的臺灣特色水果、參觀製鹽及製糖等殖產事業的發展實績、觀覽原住民族家屋及其傳統祭儀活動等,這些參訪行程所造就的修學見習經驗,除了提供學員豐富的南島風情體驗,亦富含殖民政府展示在臺治績與教化成果的用心。

  • 《臺灣夏期大學 兒玉澤藏寫真帖》:旅遊移動

    《臺灣夏期大學 兒玉澤藏寫真帖》:旅遊移動

    《臺灣夏期大學 兒玉澤藏寫真帖》:旅遊移動

    旅遊移動:交通工具的多元體驗日本殖民政府在臺灣的經營成果,展現在許多不同的面向上;其中,對港埠的建設,輪船航班、公路、汽車的固定營運,尤其是縱貫鐵路通車串連起臺灣各地景點,使彼時的觀光旅遊活動因交通建設走向完備,有了穩定運行的基礎條件。從「臺灣夏期大學」的照片中,可以發現此次旅程使用了多種交通工具:研習成員往來日本、臺灣間搭乘「扶桑丸」與「瑞穗丸」郵輪及接駁船,市區內參訪使用了大量的美國通用社製造的雪佛蘭汽車或克萊斯勒的順風汽車等,以鐵道運輸的蒸氣列車進行島內長途旅行,以及在角板山體驗了人力臺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