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2023-12-23 ~ 2024-03-31
臺北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301,302,303 展覽室
展覽介紹
  攝影映射世界的面貌,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本年度以「映態」為題,推出「112年全國美術展攝影類」展覽,以此來顯影本屆得獎作品多元的觀察視角,同時亦呈現參賽者透過個人特有的攝影視覺調度,來形塑當代人對日常感受既敏銳又歧異的表達方式。

  「全國美術展」係由文化部指導、國立臺灣美術館主辦,以拔擢美術人才、鼓勵美術創作為目的,透過徵件、評選、獎勵、展覽等機制,提供創作者一個相互切磋、對話的平臺。全國美術展每年吸引國內創作者競逐獎項及展出機會,在11類媒材中,攝影類向來是參賽者踴躍投件、競爭激烈的類項之一。本屆攝影類作品,經過公開嚴謹的評選過程,最終由5位評審共同評選出金、銀、銅牌獎各1件及入選獎18件,合計21件作品。

  本屆作品關照的主題多元、風格型態多樣,作品所運用的材料與技術,含括傳統底片拍攝、數位後製到AI生成影像,呈現出不同的視覺質地。在眾多作品中,一部分參賽者以風景為題,框景海岸線、農地、工業地景,透過景物思索人與環境的關係,有些作品則將鏡頭轉向廢墟、眷村、建築工地等都市景觀,從不同視角記敘了時間與景物的幻化。除了風景的再現,一部分參賽者則將視角拉回日常,將攤販、街道招牌作為觀察對象,具體而微地探索生活中的角落。身體的展演亦是本屆參賽者關切的議題之一,他們以物件編導、唯美構成、傷痕美學等相異的影像敘事取徑,演繹了生命的不同姿態。

  「映態:112年全國美術展攝影類」以得獎作品紛呈的攝影樣貌,呈現公辦美術競賽參與者兼容多元的創作趨勢。這些攝影作品映照了創作者個人內在思考與社會環境間的連結,透過他們別樣的影像觀點,展現今日豐富的攝影創作風貌。

更多展覽作品

null
  • 〈Beauty〉
    〈Beauty〉鍾宜辰2021

    〈Beauty〉

    褪去外衣後總留下許多痕跡。胸罩、束胸壓在背上,肋骨的痛楚烙印皮膚,腳跟因穿著特定鞋子,留下磨破的傷口,在臀部、腹部一條條的生長紋,穿著緊身褲、絲襪在腰部留下的勒痕。一百種痛的形式,化為一個女人。「美麗是削足適履」。

  • 〈另類展示〉
    〈另類展示〉張毅生2022

    〈另類展示〉

    去年中疫情加重時,原本熙攘的夜巿又漸冷清。面對清淡的生意,攤販只能低頭滑滑手機,整理商品。在夜色燈光下各色各樣的貨品恣意地展示著,琳瑯滿目。商家們只求疫情快點結束,恢復往日熱鬧景況。

  • 〈「戰」存區〉
    〈「戰」存區〉陳欣志2022

    〈「戰」存區〉

    遺留在眷村裡的元素解構重整為歷史記憶的載體。紅色印記所標誌的凋零生活感及特定意識形態,在時代洪流的卷軸中落寞存放著。作為政治角力及戰爭下的過渡性產物,暫存的物件如同殘荷書寫的忠告銘言隨即消逝。荷盡再無擎雨蓋,古今中外皆同的是對戰爭的戒慎恐懼。

  • 〈尋找達文西〉
    〈尋找達文西〉莊淑芬2022

    〈尋找達文西〉

    自身、探索、感知、學習、成長,每一次的實踐,揭示新的開始、未知的旅程。透過探索自我的小宇宙,建構創作生命的脈絡,感受自我和作品對話的創作日常,亦是生命真實存在的痕跡,真實的上演每一天。

  • 〈存在的肌膚〉
    〈存在的肌膚〉劉思伶2022

    〈存在的肌膚〉

    「存在的肌膚」系列是一場追尋逝去親人的旅程。親愛的外婆於2022年9月辭世,至此之後仍不斷思念她,並試圖找尋她生前所存在過的痕跡。 透過捕捉她最愛坐的一張皮革沙發上的坐痕,那些皺摺猶如她身上的肌膚般,隨著年歲與回憶留下印記;其呈現的情感與記憶,讓我重新感受外婆曾經存在過的氣息。作品印製於日本和紙,其紙材紋理特性,展現彷若肌膚存在的質感。

  • 〈海馬迴詩篇〉
    〈海馬迴詩篇〉 劉秋菊2023

    〈海馬迴詩篇〉

    記憶在腦海中不斷反芻質變,空間與敘事主體串連了時間長軸,形成絕美的詩篇。我,在這裡,靜待海馬迴中的蝶兒再次閃耀。

  • 〈記憶迴盪〉
    〈記憶迴盪〉葉俊佑2022

    〈記憶迴盪〉

    觸景生情,記憶在曾經悲歡過的空間浮現。回到大家最常交心的大堂,向已經過往及失聯的親朋夥伴們,一一遞上祝福……願您們一切平安、健康、安詳。

  • Tree Ring #24 Semi-Finished
    Tree Ring #24 Semi-Finished黃沐芸2022

    Tree Ring #24 Semi-Finished

    自我的踏查與實踐是一條難以見到盡頭的路。24歲,一個即將無法以青澀書寫人生的年齡,萬物走向於自身的形式與以往大相逕庭,閱歷如一把輕柔的刀,將過往的價值肢解。那是我的24歲,悄悄地撿起散落一地的肢體,重塑成一件半成品。

  • 〈【印象家園】何罪之有〉
    〈【印象家園】何罪之有〉蘇義仕2022

    〈【印象家園】何罪之有〉

    石化工業是經濟發展的產業,所產生的環境污染問題卻也相當嚴重。方便價廉的塑化製品充斥在日常生活中,塑膠垃圾降解的過程中產生塑膠微粒,也嚴重侵噬人民的健康及生態。居民的健康與土地的美麗正在消逝中,經濟發展與居住正義的天秤上該如何平衡呢?這是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你我該有的省思。 

  • 〈Here〉
    〈Here〉戴妤如2021

    〈Here〉

    在這座公園裡,廢棄的材料經巧妙再利用,創造出這些雕塑;宛如這組相片中,昔日被遺棄的過期膠卷被重新拾起,化身時空的縮影。在這個系列中,這些裝置藝術的創作者,包括我自己,以及觀賞者,都因著藝術創作而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 〈海廢博覽會Qrcode〉
    〈海廢博覽會Qrcode〉林淑芬2022

    〈海廢博覽會Qrcode〉

    作品中的所有元素,是集結了這一年多以來,與家人一同遊歷過的沙灘、秘境和港口…等沿海景點所拍攝的近千張照片中挑選而出;以QR code的方塊構成,作為創作的構想,運用反諷的手法,將所捕捉到的海廢照片精選並集合,如同博覽會場一般,呈現在觀眾眼前。這些已經和大地緊密融合的海洋廢棄物,在展場中,更顯現它的美麗與哀愁…。歡迎參觀2023海廢博覽會,請掃QR code免費入場。

  • 〈多樣的旅行〉
    〈多樣的旅行〉何永順2022

    〈多樣的旅行〉

    這世界存在各種生活方式,我們給自己創造許多「儀式感」的生活,並遵循著它,讓我們所謂的空間,在不同時間裡不斷的摺疊與伸展,使生命有某種意義。對我們而言,這世界是寬廣的,仰看或平視這塊沃土,我們就是一個仰頭的過客。

  • 〈過往歲月〉
    〈過往歲月〉劉萬方2023

    〈過往歲月〉

    生於斯長於斯,漁民說感謝上蒼賜予的天然資源,在冬季限定的季節中可以捕鰻苗,讓生活得以安穏。生活雖辛苦,但勤儉樸實的天性使得他們能甘之如飴!目前及未來的窘境是環境受到人為汚染,因綠能與環保而矗立於岸上或離岸的風力發電設備,受颱風導致的河川改道、積沙等因素,恐使八十年來傳統捕漁苗的生活方式,在未來消失怠盡矣!

  • 〈多一點〉
    〈多一點〉吳靜唯2022

    〈多一點〉

    農地商品化,價格越炒越高,靠耕地過活的農人,反而買不起田,在缺乏區域性規劃下,農地破碎了。在田中多了一點建築物,農舍污水排放影響灌溉水源,糧食安全出現疑慮,也嚴重破壞農地生物棲息。在農地上種下房子的這一刻,已顛覆了上天賜予肥沃土地的美意。為落實農地農用,守護農地刻不容緩,種田不要種房子,保護台灣農田。

  • 〈日常 / 疫常〉
    〈日常 / 疫常〉卓玲2021

    〈日常 / 疫常〉

    2019年,出現了一場名為COVID-19的病毒戰爭。政府為了避免病毒擴散,訂定了不同於日常的法規,如:規定外出時需全程戴口罩。「口罩」已是我們現今外出的必需品,在疫情下的日常,卻是我們原本生活中的異常。我想以生活周遭的物品、場所等,結合口罩的元素融入一天生活當中,盼將來能回歸原本屬於我們的日常,不再被疫情所綑綁住。

  • 〈傳統與現代間的交互作用 —向柯恩致敬〉
    〈傳統與現代間的交互作用 —向柯恩致敬〉田正2023

    〈傳統與現代間的交互作用 —向柯恩致敬〉

    底片與數位影像並置,手機置中、120底片置於左側,隱喻數位當道。底片時代似乎已走入歷史,但中、大片幅底片依然是專業創作主流,數位技術目前仍無法取代,無形中給予數位影像技術需向上提升的壓力。審視藝術史進程,當攝影發明時,畫家曾吶喊繪畫已死;但事實上攝影促使繪畫改革,並晉升為藝術創作的重要媒材。

  • 〈流金歲月體〉
    〈流金歲月體〉王其榕2021

    〈流金歲月體〉

    文字是一種溝通傳達的工具,一種穿越時空的符碼。在我們生活的周遭,一些經過時間運筆、歲月著墨後重新呈現的文字,浮現出另類視覺的隱喻,演繹著消失卻又彰顯的另一種存在。

  • 〈海漂瓶花〉
    〈海漂瓶花〉黃元煜2022

    〈海漂瓶花〉

    海漂物是全球環境共業,歷經海水浸蝕沖刷後,成了變形褪色的垃圾與不規則的漂流木。作品以當代水墨概念,漂流木為枝幹、海漂垃圾為花卉,進行無意識的邏輯組合及有意識的美感拼貼。在超現實的重組下,帶領觀者走進融合東方水墨與西方繪畫的視覺異世界,構成矛盾美感的數位藝術,藉由海漂物的議題傳達數位與傳統的當代精神。

  • 《未竟之事》 〈建築篇第二號〉
    《未竟之事》 〈建築篇第二號〉張志達2023

    《未竟之事》 〈建築篇第二號〉

    在生活中尋找創作的靈感已是日常,《未竟之事》〈建築篇第貳號〉 將未完成的建物透過空拍的視角壓縮成平面,並在影像中嵌入營造 另一個平面圖,藉由光影的投射再次將影像轉換成立體的工地場景。 希冀以嶄新的觀看視角,為該主題疊加不同的空間創作脈絡。無論 視角如何轉換、圖像如何組構,建築工地終究是未完工的半成品, 如同回憶中的「未竟之事」,徒留片段的場景,即便一再回想,卻 始終無法完成。

  • 〈物喚心移.第二人生〉
    〈物喚心移.第二人生〉鄭俊堂2022

    〈物喚心移.第二人生〉

    我和人類相處很久,曾經是他們最美麗的寶貝,如今我已被遺忘丟棄在崩壞的古厝、眷村及古蹟。生死不是我能決定的,唯獨時間是永恒的主人。 即便如此被劣化、扭曲、變形,被時間重塑,世人看我們已面目全斑,連一眼都不配看,我們仍在幽暗的角落等候您一年、十年、百年。感激您讓我們靈魂相遇,使我們華麗轉身,驚艷重現於世。

  • 〈拯救迷途的風箏〉
    〈拯救迷途的風箏〉焦大偉2021

    〈拯救迷途的風箏〉

    男人就像空中放飛的風箏,牽動繩子,它就會乖乖回來?眼前迷途的風箏岌岌可危,求助算命仙沒用,請老天爺幫忙已遲,要拯救他得靠自己及時出手。情慾世界無教條可循,隨興所至是最好的方法,但要忍受其帶來的痛苦。各影像中之破爛的元素,明示情愛征戰已恆長持續。明暗交織的灰階影像,邀請觀眾融入飢渴纏綿的愛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