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開卷:日治時期寫真帖中的臺灣
日本治臺50年期間(1895-1945),治理、開發臺灣的過程,經由攝影術的影像紀錄,集存為一冊冊的寫真帖。「寫真帖」是一種以實體照片黏製或印刷製成的相簿,部分影像附加有簡單的說明或背景資料。內容多元的各類日治時期寫真帖,在日、臺統治從屬的政治現實牽動下,不管拍攝、出版者是官方機構或民間組織,皆不可避免地反映著統治者的殖民論述與展示意圖,呈現出特別挑選、布置下的「官方觀點」,成為當時殖民政績的宣導工具。但從文化資產的角度而言,寫真帖所收錄的豐富照片,同時也為臺灣的歷史、文化、經濟與社會發展留下了珍貴的影像檔案,紀錄與見證了臺灣曾經走過的歲月歷程。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目前共計典藏了72冊的日治時期寫真帖,自2020年開始與大學院校、研究機構及文史工作者合作,針對部分寫真帖中的照片進行考據、研究與影像內容的分析與詮釋,並陸續轉化為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官方網站上的線上開放資源,與大眾分享。
本次推出的「典藏開卷:日治時期寫真帖中的臺灣」展覽,立基於鍾淑敏、沈佳姍、鄭麗玲、徐佑驊、陳文松及其團隊等專家學者的考據、研究、及詮釋撰述成果,從6部(計9冊)寫真帖中精選超過350幀影像,提供觀眾進入影像細節、照片歷史典故的開卷體驗中。值得特別一提的是,本展以寫真帖中的人、事、時、地為經,照片的分類內容為緯,以有圖、有文、有介紹的方式,讓大家能透過影像,描摹日治時期臺灣的社會情境及生活樣貌,了解這片土地當時的自然風光、風俗文化、豐富物產,以及在殖民統治下的城市基礎建設、衛生防疫實況、農業水利設施、產業開發、港口及交通建設的多元梗概。
寫真帖介紹:
《日治初期台南府及打狗寫真帖》—南臺灣的人文風土、生活環境與病媒蚊研究
本寫真帖共收錄了51幀照片,除了其中4幀的打狗(高雄)港灣與街景外,其餘多是與臺南相關的人、事、地、物,如:臺南地區的街道、景點、醫療院所、風土民情和近代式建設,以及1905年在臺南辦理的「能久親王十年祭」等。
從寫真帖中的景物來研究,部分內容又似與當時南臺灣的衛生生活環境有所關聯,如民間的醫生館與軍方的醫院建物、常民生活方式、重視衛生治理的城市相關建設等,尤其是其中收錄了一系列共19幀顯微鏡下不同階段的病媒蚊放大影像,呈現了玻璃試管中瘧蚊和家蚊成蟲停駐時的樣態,以及這兩種蚊子在顯微鏡下,從「卵→幼蟲(孑孓)→蛹→雄雌成蟲」的生命成長型態。本系列照片是在實驗室內進行病媒蚊試驗的實景照片,和將相機連接到顯微鏡進行顯微攝影的病媒蚊顯微照片(photomicrograph),使觀閱者得以一窺日治初期醫學研究的科學技術。
本寫真帖沒有明確的完成或出版時間,但照片景物提供了推斷的線索,如「能久親王十年祭」是在1905年舉辦、「打狗(今高雄)火車場」的建成年代(1900年打狗火車站落成,1908年新打狗火車站落成)、「臺南市場」則是於1905年9月開始營業等,可推測此寫真帖應是在1905年或1908年之後完成。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日本陸軍在1896至1917年期間,曾因赤崁樓清涼明亮而徵用為陸軍部隊專用的「臺南衛戍病院」,且禁止百姓登臨,由此推測出此寫真帖的持有者,可能是日本軍方、醫事科學或是瘧疾研究的相關人員。
(201展覽室)
《嘉南大圳工事寫真帖》—百年前亞洲第一的水利灌溉工程
「嘉南大圳」由日本土木工程師八田與一規劃,自1920年9月興工,至1930年5月竣工,是嘉南平原農作走向穩定收穫、成為「臺灣穀倉」重要關鍵之一。百年前這個歷時十年興築、集合了當時最先進的土木工程技術、設備機具與數以萬計人力資源的超大型工程,改善了嘉南平原的供水狀況,把從前嘉南平原仰賴天候決定收成的「看天田」,轉變為後來物產豐饒、盛產特色農作的沃地。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所典藏的《嘉南大圳工事寫真帖》共計三冊。第一冊收錄照片82幀,第二冊收錄照片166幀,第三冊收錄照片83幀,共計331幀珍貴歷史影像。拍攝時間推測為1922年至1929年,第一冊及第三冊紀錄嘉南大圳長達十年的興建工程中,各種管理設施、大型機具、分支渠道的珍貴畫面,同時也有烏山頭水庫建設前的地理景觀、排水道興建的過程等。第二冊除了建設過程的影像,也收錄了官員視察情形及工程人員的節慶生活。
嘉南大圳的工程款高達5400萬日圓以上(當時公學校教師的起薪每月約20日圓),在崇山峻嶺環繞的地理條件中,引進大型動力機具,聚集日本帝國最先進的工程開鑿設備,不但完成了當時亞洲第一大的現代化水庫,更象徵臺灣大型公共工程的機械化與現代化。此工程整合了嘉南平原自雲林、嘉義、臺南數個原先分開的水利系統,並且讓土壤肥沃,灌溉條件卻不佳的嘉南平原,經過渠道系統的改善後,土地生產力增加,作物收穫量提高,最終成為臺灣重要的穀倉之一。
(202展覽室)
《臺灣夏期大學 兒玉澤藏寫真帖》—日本老師們的臺灣修學旅行
日本的「國民教育獎勵會」於1930年在臺灣辦理當年的「夏期大學」活動,本寫真帖為參與學員兒玉澤藏所擁有,共計收藏了51幀照片,拍攝時間從學員抵達基隆開始,一直到高屏參訪見學為止,共約一周的期間。拍攝地點包含臺灣今日的臺北、桃園、臺中、南投、臺南、高雄、屏東、基隆等地。
「夏期大學」是專門提供給從事國民教育的小學教師進修的講習活動,其特色是搭乘輪船自日本前往外地進行「現地講學」,每年於不同地點舉辦。本次活動籌辦之際,由臺灣教育會從中斡旋後,決定在臺灣舉辦第十一回的「夏期大學」,原預估有220位學員,實際來臺參與研習的教師為186名。
本次參加研習的學員搭乘「扶桑丸」客輪於8月5日抵達基隆港;8月6-8日先在臺北醫學專門學校講堂參與「學術講習班」,講習內容為臺灣的動植物、歷史、產業、教育等主題課程,這3日的課餘時間並在臺北市區參訪見學。8月9日之後學員分成甲、乙兩班,分批安排縱貫臺灣西部進行教育訪察。全員最後於8月14日自基隆搭乘「瑞穗丸」客輪離臺。
此寫真帖頗具特色之處,在其攝影的取鏡視角與日治時期眾多公開發行的寫真帖裡的臺灣景物影像略有不同;此外,照片內容以及行程安排,亦提供了考察臺灣當時的觀光環境與旅遊經驗塑造的諸多線索。此一人數眾多的教師研習活動,說明了1930年的旅遊組織、旅遊媒介以及交通路網都約已形成並走向制度化。而此一旅行活動的規劃與實施、風景名所的指定與安排,除了增廣見聞的「研習」功能外,亦透露出日本政府欲透過此類培訓種子教師活動,使學員們能於日本本土以國民教育實施者之角度,介紹殖民地臺灣的治績成果,使人民認同日本發展優勢國力與海外殖產興業的政策。
(203展覽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