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中師範生活點滴

《臺中師範學校寫真》第一冊照片31

1922年第二次《臺灣教育令》頒布後,臺灣的師範學校分三部分招生。五年制普通科在臺灣招收尋常小學校和公學校畢業生,他們會在師範學校完成相當五年中學校的普通教育,然後直升演習科,學習教育專業科目、通過教育實習,然後取得甲種正教員資格,分發至各地服務。演習科原來的年限是一年,1935年延長為兩年。臺灣的師範學校也在日本本土招收中學畢業生,他們來臺後直接編入演習科,取得同樣的資格後分發服務。從日本招募來臺就讀演習科的學生常被稱為「演習科第二部」,簡稱「演二」。演二生和普通科直升的學生,雖然年齡和課程相同,但因學制、出身、在師範學校就讀時間都不同,通常會形成兩個不同的團體,甚至產生衝突。另一個則是招收高等小學校和公學校高等科畢業生的講習科,修業年限三年,畢業後取得乙種正教員資格。甲乙種的區別在於,只有甲種正教員有資格教高等小學校或高等科。但因為六年制公學校仍為主流,甲乙種正教員在校工作差異不大。

在《臺中師範寫真》中的師範生活照片,大多在學校活動場合拍攝,沒有看到在教室裡拍攝的場景。這可能是在教室上課的情景過於日常,沒有特別留下影像的必要。在攝影器材尚屬昂貴的1930年代,領公費的師範生也只有在值得留念的場合才會拍照。在這些被認為值得留念的場合,我們也看到幾張在宿舍拍攝的照片。或許對這些來自日本各地的演二生來說,在殖民地臺灣就讀師範,準備迎向教育志業,是一個難忘的緣分。